| 廣告聯系 | 簡體版 | 手機版 | 微信 | 微博 | 搜索:
歡迎您 游客 | 登錄 | 免費注冊 | 忘記了密碼 |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

首頁

溫哥華資訊

溫哥華地產

溫哥華教育

溫哥華財稅

新移民/招聘

黃頁/二手

旅游

別幹這事兒 習近平還是能穩住歐洲

QR Code
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 圖標,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謝謝!



鄧聿文評論文章:中國近期的外交著力點在歐洲。外交當局的三位主管——部長秦剛、外辦主任王毅和國家副主席韓正都現身歐洲,訪問歐洲多國,中國政府烏克蘭問題特別代表李輝也於5月15日啟程赴烏,同五國談論斡旋之事。如果把早前的法國總統、西班牙首相、歐盟執委會主席以及德國外長相繼訪華算上,還有日前訪華的匈牙利外長,4、5兩月可算是中國外交的歐洲月。

美中對抗以來,北京一直在布局如何打破華盛頓中國圍堵和遏制。目前來看北京將經營的重點放在兩個部分,一是全球南方國家,特別是上合組織、金磚五國(印度除外)、東盟、中東和非洲,這是中國外交的根基;二是歐洲。後者對中國抗衡美國、削弱美國中國的戰略壓力尤其關鍵。因為大西洋聯盟是西方陣營的主要組成部分。


作為美國最倚重的盟友,歐洲美國圍中戰略中發揮何種作用對華盛頓能否取勝至關重要。考慮這個因素,北京不管願意與否,都要極力去拉攏歐洲,盡量不要讓歐洲站在抗中第一線,與美國並肩作戰。

所以北京在疫情放開,國家逐漸恢復正軌,完成了兩會的人事部署後,外交集中力量在歐洲

秦剛對德、法、挪威三國的訪問,韓正出席英王加冕儀式並訪問葡萄牙和荷蘭,王毅在維也納同美國總統國安顧問沙利文會談並訪問奧地利,特使李輝對烏、俄、波蘭和法、德的訪問,充分顯示中國歐洲的重視。這些訪問目的有三:(1)深化中國同相關國家的雙邊關系;(2)改善中國歐盟的關系,爭取歐盟不選邊站;(3)說服歐洲支持中國調解俄烏沖突。


俄烏戰爭成“驗金石”

上述三個目的是互相影響並牽制的。由於歐盟是由國家組成的集團,所以要改善中歐關系首先要改善和加強中國歐盟各成員國特別是其中有影響力的歐盟大國的關系,深化雙方的合作。如果中國和多數成員國關系好,自然和歐盟的關系也會好。但是,歐盟不只是成員國政府間的組織,它高度一體化,除政府外,還有議會、商業、輿論等都會影響歐盟的對華政策,因此,中國和各成員國政府搞好關系並非意味著中國歐盟就能搞好關系。尤其是當下,中歐關系甚至中國和各成員國關系,插入了俄烏戰爭這一因素。中國因為沒有譴責俄羅斯的入侵行為秉持所謂“中立”,讓歐洲中國的真實立場產生懷疑,警告北京不得軍援俄羅斯,並將此作為各成員國和歐盟加強還是削弱同中國關系的衡量指標。




2023年4月,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與法國總統馬克龍訪問中國期間會晤習近平

近年來,鑒於新疆、香港和中國國內的人權問題,中歐關系受到很大損害。特別是在疫情三年,隨著華盛頓圍中戰略的實施,這些問題驅使歐洲多數國家尤其是“新歐洲”基本跟隨美國反中。歐盟2019年就制定了新的對華戰略,將中國定義為“合作伙伴、競爭者和系統性對手”。合作伙伴指的是歐中可以在全球性問題如氣候和減排的問題上進行合作;競爭者指的是歐中在經濟上是競爭關系;系統性對手指的是歐中在政治制度、人權等問題上是對手。俄烏戰爭發生後,北京的態度讓歐洲國家對中國的負面認知進一步加強。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博雷利5月12日在歐盟外長非正式會議後表示,歐盟成員國外長支持“重新校准”對華戰略,這個“重新校准”就是歐盟在堅持對華“三重定位”時,要加強對華競爭,“去風險”,重新審視歐中經濟關系,這雖然不意味著對華經濟“脫鉤”,而是重新平衡歐中關系,但正如德國總理肖爾茨最近在歐洲議會的演講所說,中國仍是歐洲的合作伙伴,但兩者的競爭性和作為系統性對手的一面加強了。
您的點贊是對我們的鼓勵     無評論不新聞,發表一下您的意見吧
上一頁12下一頁
注:
  •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
  • 在此頁閱讀全文
    猜您喜歡:
    您可能也喜歡:
    我來說兩句:
    評論:
    安全校驗碼: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
    The Captcha image
    Terms & Conditions    Privacy Policy    Political ADs    Activities Agreement    Contact Us    Sitemap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

    頁面生成: 0.0371 秒 and 6 DB Queries in 0.0046 秒